孕妈在测萌动时,会出现“测着测着就不出数了”,这个现象反映在结束检测的结果页就是“胎心曲线断断续续”。虽然这属于正常现象,但为了更好的使用萌动,本文来为你排查原因,提供一些使用建议。
断断续续的原因
1⃣️宝宝自身的剧烈胎动、或者打嗝(宝宝会经常打嗝哦)造成的断续。
2⃣️错误的使用方式。比如萌动密封不好(没有贴合紧密有漏音)、孕妈手扶萌动(手会轻微颤抖)、说话、发生动作等。
3⃣️环境噪音导致的。比如测试过程中,有大功率电器(电视、电风扇)在工作,就会干扰萌动算法。
4⃣️宝宝位置变了,之前能测到胎心的地方不是最佳胎心位置了。
为什么萌动如此抗拒干扰
为了保证安全,萌动采用被动式听诊器原理。所以萌动的工作模式是通过非常灵敏的声学元器件来收集声音,并利用算法从孕妈体内找到微弱的胎心音——这很像在人潮涌动的聚会上,探听一对情侣说什么悄悄话。
萌动采用听诊器原理
通过算法提取胎心音
同时,萌动要保证呈现出的所有胎心数据都是可靠的。所以遇到质量不可靠的信号,萌动认为不应该对医生产生误导,直接做抛弃处理,也因此出现了曲线上的断点,以及检测进行中的“忽然不出数”。
那什么情况下,数据质量会不可靠呢?可以想象一下,我们拿听诊器听自己的心脏,因为心脏不随便移动,所以听到的心跳始终清晰稳定;假设我们心脏也会像宝宝一样左右翻滚,那听到的声音除了心跳声还会有咕噜咕噜的翻滚噪音。当噪音强度盖过了心跳声音时,萌动会认为此时信号不可靠,就主动不显示这些数据。而当宝宝不再翻滚,噪声小或者消失时,数据恢复可靠性,也就正常显示了。
所以说,显示出来的就是可靠的信号,不显示的就是不够标准的信号,一切都是为了让医生有可信的数据来判读。
使用建议
因为胎心曲线需要测够至少20分钟,如果有断点但断点长度不超过整条曲线的10%,基本不影响医生判断,可以提交曲线咨询;但如果断点严重,建议不要提交,因为医生看不全信息,会要求复测,白白浪费1次咨询次数。
这种情况就完全可以提交
那如何减少、避免断点的出现呢?这里给几点建议:
1⃣️避开宝宝胎动频繁的时间段检测。如果宝宝跑远了,原先位置找不到胎心,将萌动换到肚皮左右对称的位置尝试。
2⃣️在安静的环境中检测,远离或关闭大功率电器,比如电视、电风扇这种产生干扰萌动算法的设备。
3⃣️找一个相对舒服的姿势检测,避免说话和身体晃动。若在这个姿势下始终测不好,不妨换个姿势尝试。
4⃣️注意使用的小细节。比如保证萌动硅胶套与肚皮紧密贴合,避免手碰萌动。
5⃣️如果在检测过程中数据消失,先稍等片刻,若2分钟内马上恢复就继续检测;如果消失不见就排查下文章开头提到的原因。
6⃣️如果孕妈的孕周尚小(28周以下),宝宝的胎心音较微弱,胎心信号不稳定,容易出现断断续续。如果断续情况严重,建议等孕周稍大再尝试,可以先看看《找胎心秘诀》。
当然,随着胎儿体积增大,宫内活动空间变小,胎心位置会变得相对固定。所以,胎心信号也会越来越强健,找胎心会越来越容易,胎心曲线也会更连续的。